餐饮业冰火两重天:绿茶狂飙与天价账单背后的行业裂变头条

餐饮界 / 餐饮界 / 2025-08-30
餐饮界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2025年8月,餐饮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的魔幻图景:绿茶集团半年报显示营收22.9亿元,同比增长23.1%,经调净利润2.51亿元,同比激增40.4%;而上海酒吞世纪汇日料店却因顾客误点4302元非自助套餐引发全国热议,同期南京某餐饮店用草酸清洗龙虾、上海某餐厅用大象粪便制作甜品等事件接连曝光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这种“头部增长与行业乱象并存”的现象,折射出中国餐饮在消费升级与信任危机中的艰难跋涉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,2025年上半年餐饮投诉同比上升18.7%,其中价格争议与食品安全占比达63%,而绿茶等合规企业的逆势增长则证明:透明经营与品质管控才是穿越周期的通行证。

01、绿茶增长密码:供应链革命与精准定价

绿茶通过中央厨房降低30%食材成本,“高性价比正餐”模式实现客单价68元与翻台率3.5次的平衡,其上市后首份财报印证了“大众餐饮才是基本盘”的行业真理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绿茶集团半年报显示,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三个维度:新增门店47家至全国389家,同店营收增长12.3%,外卖占比提升至28%。“我们的秘密在于把高端餐厅的供应链技术下沉到大众市场。”绿茶CFO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,通过自建20000㎡中央厨房,实现80%菜品预制,食材损耗率控制在3%以下,较行业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。

这种“供应链降本+精准定价”策略成效显著。美团数据显示,绿茶客单价68元,较同类正餐低15%-20%,但毛利率达62%,远超行业55%的平均水平。其招牌菜“绿茶烤鸡”通过标准化腌制工艺,单店日销300份,食材成本仅占售价的28%。“大众餐饮的胜负手在于能否用工业化思维做非标产品。”中国烹饪协会快餐委员会委员李明分析,绿茶的中央厨房不仅降低成本,更通过“去厨师化”解决了连锁扩张中的品控难题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值得注意的是,绿茶在下沉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。2025年新增门店中65%位于三四线城市,县域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7%。“我们在江苏盐城的门店,通过‘本地食材+全国供应链’组合,把酸菜鱼价格定在49元,比当地竞品低20元还能保持25%的毛利。”绿茶拓展总监在行业论坛上分享道。这种策略精准契合了当前消费趋势—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县域餐饮消费占比已达42%,但客单价仅为一线城市的63%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02、日料店4302元账单:信息不对称下的消费陷阱

上海酒吞世纪汇店事件暴露出平台分类混乱、商家告知缺位、消费者认知偏差三重矛盾,2151元的人均消费较该店宣称的300-500元严重背离,折射出高端餐饮价格游戏的行业潜规则

8月4日,上海消费者王女士在社交平台爆料,其在酒吞世纪汇店就餐时,因误将960元双人套餐当作自助餐,最终消费4302元。经视直播调查显示,消费者在大众点评搜索“自助日料”时该店出现在结果中,且套餐广告牌未注明“单点”,点餐过程中服务员虽口头告知单价,但未提示总价异常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这一事件并非个例。据悉,2025年上半年类似“套餐/自助混淆”投诉达217起,其中日料品类占比68%。2025年1月,重庆某日料店就因将“302元/人”标注为参考价,导致17人消费14535元,最终市场监管部门调解退还1450元。“部分商家利用‘放题’‘任食’等模糊词汇打擦边球,故意在平台关键词中关联‘自助’引流。”上海市消保委投诉部主任汪鸫指出。

法律层面争议同样显著。《价格法》第十三条要求经营者“清晰标示商品单价”,但该店仅口头告知,未提供书面菜单,违反《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》第六条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当消费者点选10份海胆(单价598元)时,服务员未履行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的“重大利害关系事项告知义务”。餐饮法律专家刘俊海教授认为:“店家以‘提醒不礼貌’为由放任消费误解,已构成变相强制交易。”

平台责任亦不可忽视。记者测试发现,在大众点评搜索“自助日料”,多家非自助餐厅仍会出现,且未在显著位置标注经营模式。“算法推荐只看关键词匹配度,不审核实际服务类型。”某OTA平台前产品经理透露,“商家只要购买‘自助’相关关键词,就能获得流量倾斜,这是行业公开的秘密。”

03、食品安全红线:从大象粪便甜品到草酸龙虾

2025年上海“象粪甜品”、南京“草酸龙虾”等事件,暴露出部分商家为博眼球或降成本突破安全底线,监管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同比上升23%,行业信誉面临严峻考验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4月,上海闵行区某餐厅因推出“大象粪便甜品”引发轩然大波。据网友爆料,该餐厅宣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甜品,每晚仅开一桌12席,人均消费3888元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调查发现,涉事企业从外地购进所谓“象粪原料”,虽检测未含致病菌,但违反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三十四条关于“食品原料应当符合安全标准”的规定,已被立案查处。

更触目惊心的是南京“草酸洗龙虾”事件。7月,玄武区某餐饮店被查获使用工业草酸清洗龙虾,以快速去除污渍。执法人员在操作间发现10瓶草酸,经检测龙虾体表残留草酸浓度达0.3g/kg,远超食品安全标准。该店通过外卖平台月销龙虾1200余份,最终被吊销许可证,负责人被处年收入4.5倍罚款。“草酸会严重腐蚀消化道,成人摄入15g即可致死。”南京市食检院专家提醒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这些极端案例背后是行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餐饮食品安全违法案件8.7万起,同比上升23%,其中使用非食品原料、超范围使用添加剂两类案件占比达38%。贵州省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8月通报的典型案例中,从江县某烧烤店查出过期可乐9瓶、变质鸡翅14支,施秉县某餐饮店使用过期鸡粉调味料,均被从严处罚。

“这些行为是典型的‘1滴屎坏一锅汤’。”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痛斥,“某网红店用象粪做噱头,某连锁店回收剩菜,不仅让消费者恐慌,更让整个行业的信任度下降。”据了解,2025年二季度消费者对餐饮食品安全信任度指数较一季度下降7.2个百分点,选择“透明厨房”餐厅的比例上升至68%。

04、破局之道:从信任重建到价值回归

绿茶的增长与乱象企业的陨落形成鲜明对比,揭示出餐饮行业三大生存法则:供应链效率决定成本底线,透明消费构建信任基础,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在价格透明化方面,行业已开始行动。上海餐饮行业协会8月紧急推行新规:千元以上菜品需单独书面确认,推荐菜必须口头报价三次,团购页面增设“单点/自助”醒目角标。“我们正在开发智能点餐系统,当顾客点选超过人均消费150%的菜品时,系统会自动弹窗提示总价。”某头部日料品牌IT总监透露。

食品安全管控则需要技术赋能。永和大王的“三级管控闭环+双线稽核模式”值得借鉴,该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从区域经理到总经理的全流程监管,2024年食安投诉量同比下降42%,入选中国烹饪协会“食品安全好案例”。“我们在每台冰箱安装温湿度传感器,一旦超标立即预警,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。”永和大王品控总监介绍道。

消费者教育同样关键。浦东新区消保委发布《高端餐饮避坑指南》,提醒消费者“三问三查”:问清计价方式、查菜单标注、核消费明细。“在重庆14535元的日料纠纷中,若消费者提前要求查看总价,就能避免损失。”消保委专家建议。而对于商家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强调:“与其玩价格游戏,不如学绿茶把供应链做好,用真材实料和合理定价赢得市场。”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当绿茶用23%的营收增长证明大众餐饮的黄金时代仍在,当4302元的日料账单刺痛消费者神经,当草酸龙虾、象粪甜品挑战食品安全底线,中国餐饮正站在信任重建的十字路口。

这不是简单的好坏对比,而是行业价值观的选择。绿茶的成功不在于多高明的营销,而在于把68元的客单价做到62%的毛利率,用供应链效率实现“便宜有好货”;而那些玩价格套路、踩安全红线的商家,看似赚快钱,实则在透支整个行业的信誉。

餐饮的本质永远是“好吃、安全、值”。在这个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,任何试图通过信息差牟利、靠噱头博眼球的做法都注定短命。消费者需要的不是9.9元的套路套餐,也不是3888元的猎奇体验,而是明码标价的真诚、食材安心的踏实、物有所值的满足。

让餐饮回归餐饮本身,让价值战胜投机——这或许是绿茶的增长曲线与那些倒下的招牌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。


免责声明:1.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,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餐饮界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餐饮界www.canyinj.com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;3.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仅供用户免费查阅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,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、延误、不准确、错误和遗漏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处理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
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


媒体官方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