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亮退股背后:餐饮资本化暗战!头条

餐饮界 / 餐饮界 / 2025-09-05
餐饮界

“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?”近日,#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,天眼查信息显示,张亮麻辣烫关联公司——张亮企业管理(集团)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:创始人张亮及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退出股东行列,新增张亮全资持有的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唯一股东。尽管张亮通过新公司仍间接掌控集团,但这一“左手倒右手”的操作,引发餐饮行业对股权架构、资本化路径的热议。对于连锁品牌而言,股权调整从来不是简单的工商变更,而是关乎控制权、融资能力与规模化生死的战略抉择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01、股权腾挪:从个人IP到法人实体的必然选择

此次股权调整是企业从创始人驱动向系统驱动转型的关键一步,通过架构优化剥离个人风险,为资本化铺路。

从股权结构看,变更前张亮直接持股10%,并通过上海毅珩间接持股90%;变更后,新公司上海毅言久鼎实现全资控股,形成“创始人→控股平台→运营主体”的三层架构。这种调整在成熟企业中并不罕见:2021年,张亮麻辣烫就曾注销黑龙江省张亮餐饮公司,成立黑龙江盛世千秋餐饮管理公司,明确“去个人化”信号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连锁品牌扩张到千店规模后,个人IP绑定的风险会急剧放大。若创始人直接持股,股权质押、离婚分割等个人行为可能引发企业动荡。例如,某区域火锅品牌因创始人股权纠纷导致加盟商信心崩塌,半年内关店超200家。通过法人实体持股,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,为职业经理人团队铺路。

此外,税务优化也是重要考量。独立法人实体可通过业务分拆(如供应链、信息技术)享受不同税率,降低整体税负。张亮企业管理(集团)的经营范围已涵盖供应链服务、云计算技术等,显然是为多元化业务布局埋下伏笔。

02、战略信号:供应链管控与多元化布局提速

股权变更释放出强化供应链、拓展业务边界的信号,预示行业竞争从单一加盟转向生态较量。

张亮麻辣烫的此次调整,与供应链升级同步推进。公开信息显示,其已与安井食品合作建立中央厨房,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加盟商食材成本15%-20%;同时引入云计算技术优化订单分配,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%。这种“供应链+数字化”的双轮驱动,正是资本眼中的核心价值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对比行业数据,2024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达23%,500-1000家规模品牌门店增速高达93.6%。头部品牌如蜜雪冰城通过自有工厂将原料成本压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%,古茗则以“一日一配”冷链系统将食材损耗率从6%降至3%。显然,供应链能力已成为连锁品牌的生死线。

餐饮界认为,张亮麻辣烫的多元化布局(如进出口贸易、信息技术服务)并非盲目扩张,而是在构建“麻辣烫+”生态。例如,供应链业务可对外服务中小餐饮品牌,形成第二增长曲线;云计算技术既能提升自身效率,也可输出给加盟商,增加粘性。这种“生态化”思维,正是资本青睐的标的特质。

03、资本化前夜:餐饮连锁的资本路径探索

张亮麻辣烫的操作折射出餐饮品牌加速资本化的趋势,头部企业通过股权优化、数据治理抢占上市先机。

当前餐饮资本化呈现两大路径:一是冲刺IPO,如蜜雪冰城(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7.2亿元);二是通过并购整合,如奈雪的茶5.25亿元收购乐乐茶43.64%股权。无论哪种路径,清晰的股权结构都是前提。张亮此次将股权归集至单一法人实体,或为未来引入战略投资、拆分业务上市扫清障碍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从行业数据看,资本对餐饮的偏好已从“讲故事”转向“看数据”。2024年“餐饮加盟品牌TOP100”门店总数达29.5万家,同比增长26.2%,但投资人更关注单店模型:古茗单店日均出杯量超800,人工成本占比仅9%。这要求品牌通过股权调整实现财务规范化,例如将关联交易纳入合并报表,避免同业竞争。

未来3-5年将是餐饮资本化关键窗口期。一方面,连锁化率提升倒逼企业拥抱资本;另一方面,二级市场对餐饮估值趋于理性——蜜雪冰城市盈率稳定在35倍左右,而奈雪因持续亏损市值缩水至上市时的1/10。这意味着,股权架构优化必须与盈利能力提升同步推进。

04、风险与启示:连锁品牌的控制权平衡术

餐饮界认为,股权设计是“艺术”而非“技术”,需在控制权、融资灵活性与团队激励间找到平衡点。

张亮麻辣烫的“全资控股”模式虽确保控制权,但也存在隐患:单一股东决策可能导致战略失误,且难以通过股权稀释融资。对比喜茶“创始人+红杉/高瓴”的股权结构,后者在2022年降价30%时仍能获得资本支持。可见,适度让渡股权引入战略资源,对规模化至关重要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此外,加盟商关系也需重新审视。张亮麻辣烫全国门店超5000家(据行业估算),但员工参保人数仅31人,显示其高度依赖加盟模式。若股权变更引发加盟商对品牌稳定性的担忧,可能导致解约潮。某麻辣烫品牌2023年因股权纠纷导致300家加盟商集体维权,直接损失超亿元。

对中小餐饮企业的启示

1.早期规划股权:避免“夫妻店”“兄弟合伙”等模糊架构,预留期权池;

2.分阶段释放股权:A轮前创始人持股不低于60%,上市前不低于30%;

3.绑定核心资源:通过股权合作锁定供应链、物业等关键资源,如蜜雪冰城控股原料工厂。

餐饮界 餐饮新媒体

张亮麻辣烫的股权变更,撕开了餐饮连锁“资本化焦虑”的一角。当行业从“野蛮生长”进入“精耕期”,股权架构不再是后台操作,而是决定品牌能走多远的“顶层设计”。

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企业为冲上市过度股权腾挪,反而导致管理混乱。真正的资本化,应是“业务合规→数据透明→股权清晰”的自然结果,而非本末倒置。对于餐饮老板而言,与其纠结“控股权”,不如思考:你的供应链能否支撑万店规模?数字化系统能否降低对人的依赖?这些“内功”,才是资本真正看重的“硬通货”。

免责声明:1.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,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餐饮界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餐饮界www.canyinj.com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;3.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仅供用户免费查阅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,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、延误、不准确、错误和遗漏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处理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
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


媒体官方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