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5%外卖订单不到15元,这场价格战还能怎么打?头条
在过去几个月,餐饮老板们打了一场艰难的生存战。
武汉一家酸辣粉面店,“最差的时候,一天就十几单,店里冷清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。”老板看着手机上的订单数据,每天都在盘算还能撑多久。几乎同时,海口一家经营辣汤饭的小店也走到了倒闭边缘。
他们的困境,是2025年春夏季节万千餐饮商家的缩影。
这一点在数据层面也得到了验证。就在日前的第八届餐饮产业大会上,一组外卖行业数据显示:在今年外卖大战中,有75%新增订单实付价格在15元以下。这意味着,餐饮业在第一季度刚出现的“止跌回血”迹象,被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瞬间打断。
短短半年几百亿的补贴,重新锚定了顾客的价格预期:一杯奶茶超过10元,便不值得喝了。顾客用“自己做饭的成本”来衡量一份外卖的价值——只算食材水电,最多再加点自己的“人工费”,这让背负高房租、高人力、高损耗的餐饮老板们感到无力。
难道,除了降价,没有别的活路了?
已经有同行率先从泥潭中爬出来。 上文提到的武汉酸辣粉面店,日均单量已回升至近百单;海口的辣汤饭店更是逆袭成区域的头部商家。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?
01、把模式做“轻”,成本砍半、坪效翻番,他们逆袭了
当消费者用“买菜钱”来衡量外卖价格时,留给餐饮老板的有两条路:要么规模取胜,用海量订单分摊成本;要么极致提效,优化成本结构对抗价格战。
1、日均提升百单,靠“海量订单”分摊成本
订单寥寥无几的武汉酸辣粉面店、濒临倒闭的海口辣汤饭店,没想到转机来得如此之快。
上线“拼好饭”不到一个月,武汉酸辣粉面店的日均单量就从十几单猛增至近百单,日均收入冲上2000元,其中外卖收入八成以上来自“拼好饭”。海口辣汤饭店也从谷底反弹,凭借一日上百单的拼好饭订单一跃成为区域头部商家。
小店逆袭,印证了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:多销,必须靠薄利。
连锁品牌同样在借助这股“规模效应”推动增长。老乡鸡与“拼好饭”联合定制的“农家小炒肉盖饭”套餐,单日最高销量突破4万单。肯德基、汉堡王、瑞幸等知名品牌也纷纷加入,通过推出专属套餐,触达以往难以覆盖的价格敏感型客群。
商家用一两个极致性价比的套餐提前锁定海量需求,“需求前置”叠加“爆品逻辑”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。
成本下降了:集中出餐减少食材损耗,标准化套餐提升出餐效率。数据显示,商家上线拼好饭后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%。
订单增长了:连锁品牌的价格被打下来了,吸引了新的消费人群,拓宽了消费场景。截至今年7月,拼好饭日订单量峰值超过3500万单,商家订单增长30%。
收入稳定了:相较于普通外卖,拼好饭的客单价确实不高,但对餐饮商家而言,只要设定好比成本略高的结算价,没有佣金、营销费用,卖一单赚一单。
无论市井小店还是品牌连锁,经验是相同的:在价格战避无可避的今天,与其被动卷入消耗战,不如主动调整策略——用规模摊薄成本,用稳定抵御风险。
2、小店面“轻”装上阵,15平日销千单
如果说拼好饭是通过“做大单量”来分摊成本,那么另一种思路则是通过“做轻模式”来优化成本结构。
老乡鸡董事长束小龙在大会上分享了一个数据:很多“专供外卖”的卫星店,一天能交付1000到1500笔订单,而且各商圈销量都是前三。
与之同期,海底捞的“下饭火锅菜”利用大店闲置产能切入冒菜赛道,目前已开出1400多家卫星店,单店营收月增5万元。据悉,海底捞近六成的外卖增长中,一半来自“下饭火锅菜”。
为何大品牌齐齐押注卫星店?
卫星店是美团于2024年在业内首创的“专注于外卖服务”的模式。该模式恰好切中了当下餐饮商家提效降本的急切需求。
首先是提坪效,“灵活选址+小店型”优化成本结构。卫星店不需要临街旺铺,面积也缩减至15-50平方米,设计更专注于后厨功能,如此组合,成本优化不言而喻。以老乡鸡为例,与同品牌大店的外卖业务相比,其卫星店坪效提高56%,回本周期缩短55%。
其次是提人效,“专岗专职+专属动线”,提升出餐效率。从动线设计到人员配置,卫星店设计均围绕着外卖效率优化,这为卫星店带来了约70%的人效提升。
“低投入+高效率”的组合,这便是卫星店在面对价格战时的韧性与底气。目前,超900个餐饮品牌与美团合作探索卫星店,开出8000+家门店,平均回本周期仅有6-8个月。
正如薛冰在大会上所指出的:“应对消费者需求变化,餐饮品牌正围绕‘轻’字进行店型创新,用‘小而精’取代‘大而全’。” 这种“轻”不仅仅体现在物理形态上,更是一种经营思维的转变——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效率,从被动卷入价格战,转向主动构建自己的成本护城河。
02、让价值“看得见”,门店星级和信任背书有“省力”打法
价格战之外,今年的信任危机同样来势汹汹。
就在近日,“每桌8888元的婚宴,被吐槽是预制菜”的话题登上热搜,再次点燃餐饮业的信任危机。在这种背景下,如何将“品质”转化为看得见的竞争力,成为摆在所有餐饮老板面前的现实考题。
在这里,有商家给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解题思路。
1、为评价“减负”:不卷好评,星级反而涨了
“以前总觉得要多邀评,分数才上得去,店员累,顾客也烦。”长沙一家烧烤店的负责人坦言。这种“刷分内卷”,曾是许多商家的经营重负。
但就在今年,这家烧烤店尝试停止高强度邀评,将精力完全聚焦于产品与服务,结果却出人意料:店内评价数占比从83%降至18%,店铺星级却不降反升,从4.5分涨至4.6分。
石家庄一家韩国烤肉店,店内评价数同样减少了,但星级依然稳定在4.8分。该店主算了一笔账,同样的高质量评价,成本远低于雇佣探店达人。
不卷“评论”,反而评分更高了,为什么?因为评价标准变了,评价数量不再是评分的核心参考要素,这是为了让商家不再卷评价,减少无谓的营销开支。
近期,大众点评在全国推进星级评分体系升级,重点治理“店内促评邀评”行为,且已在南昌、石家庄、长沙等城市试点。数据显示,试点城市商户的店内促评行为明显下降。五星商户存在高强度店内促评行为的商家占比降至2.6%。
正如烧烤店老板所言:“把套路的时间花在打磨产品上,真正的口碑自然就来了。” 当评价体系越来越公平,从“刷分内卷”中解脱出来的商家,会自然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真正能提升竞争力的地方。
2、让后厨“透明”:直播将操作流程“广而告之”
在“婚宴预制菜”热搜中,尽管酒店方明确声明“没有使用预制菜”,评论区依然充满质疑。这正是当下餐饮业面临的普遍困境。如何重建顾客信心?透明经营,向顾客展示后厨。
今年以来,全聚德新开卫星店全部接入美团 “明厨亮灶”直播系统,从鸭坯处理、挂炉烤制到片鸭装盘的全过程实时可见,消费者打开美团 App 即可化身“云监工。
全聚德奥运村店厨师长张刚表示,“通过摄像头直播,让后厨清楚地呈现在消费者眼前。烤鸭是不是现片的、菜是不是现炒的、环境干不干净,一看就知道。”
当信任成为稀缺资源,“透明”就成为一种竞争策略。 餐饮界(canyinj.com)注意到,美团在会上宣布追加5亿元“明厨亮灶”补贴,与商家共同打造透明厨房。对广大餐饮老板而言,这不仅是响应政策要求,更是一次以较低成本打造差异化品质信任状、同时获取平台流量倾斜的一种选择。
美团数据显示,截至9月中旬,全国已有30万商家、3000余个连锁品牌及6万家连锁门店参与“明厨亮灶”计划。从疲于奔命地“卷好评”,到心无旁骛地“做好菜”;从对后厨遮遮掩掩,到主动打开厨房接受监督,餐饮业正释放出从“拼价格”回归“拼价值”的积极信号。
03、新工具和新场景来了,成本还能降,客流还能多
如果说模式创新是“换打法”,价值透明是“强背书”,透过本次大会,餐饮界(canyinj.com)还发现,餐饮业的“工具”也在发生变化。
1、AI接管繁琐经营分析,十分钟完成一日经营复盘
“现在每天早会,我都能精准指出问题,这在以前不敢想。”南京一家老字号餐饮负责人表示。过去分析各门店顾客评价需要花费一天时间,如今通过美团“智能掌柜”AI工具,十分钟就能完成,直接指导门店进行针对性改进。
同样的效率提升也发生在云南玉溪的“老俵饭店”。这家十年老店通过AI分析周边商圈热销情况,设计了一款3至4人石锅鱼套餐,上线后成功带动门店线上订单量增长10%。
对于许多像“老俵饭店”这样的中小商户来说,专业的数据分析曾是遥不可及的奢望。近日美团新开放的“袋鼠参谋”“智能掌柜”等工具,正在改变这一现状。从南京老字号的评价分析,到云南小店的套餐设计,餐饮老板越来越省事——用十分钟的AI分析,替代了过去需要一整天的人工研判。
在这个每分利润都要精打细算的时代,让数据驱动决策,正成为中小商家与大品牌同台竞技的新底气。测试阶段,这些AI工具已为上千家餐饮门店生成超10万份经营报告。
2、不开店的场景新玩法,增长机会还有很多”
AI是为了优化已有的经营流程,而平台的作用不仅限于此。作为汇集众多餐饮商家、订单数据的中间方,美团更容易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,也有能力将其变成通用的功能,开放给更多寻求增量的餐饮商家。
今年年初,北京地铁站里悄然出现了一批“食光机”。这个主打“省钱工作餐,一份也能团”的智能终端,正在为通勤族解决早餐痛点。截至目前,食光机已在北京近50个核心地铁站完成布局,让上班族在通勤路上就能顺手带走一份性价比早餐。
与此同时,今年十一前,美团在火车站推出的“美食地图”和“秒提”服务,则精准抓住了旅客在赶车时的用餐需求。乘客可以提前下单,到站后直接提取餐食,有效避免了客流高峰期的漫长等待。
这些渠道的订单不会很多,但足以让商家避开拥挤的日常就餐场景,找到新的“客流增长点”。门店位置不再是流量的唯一入口,生意可以通过数字化能力嵌入各个场景,新的增长路径还在形成。
餐饮行业的竞争正从单一的价格维度,全面转向模式、价值与效率的多维较量。
美团在此次大会上展现的诚意,正基于此。会上,美团宣布餐饮商家“繁盛计划”再升级,追加28亿元帮助商家守住利润,健康发展,其中包括20亿元助力金、3亿元店型模式创新支持和5亿元“明厨亮灶”新基建扶持。此外,即将推出的市井烟火榜、升级的商家评价评分体系,AI经营工具等,也为价格战后的商家注入了信心。
当平台开始着力构建更健康的行业生态,那些始终坚持价值创造、敢于拥抱变化的商家,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。行业的未来,终究属于那些顺应行业趋势,专注内功修炼,同时又懂得借力创新的长期主义者。
免责声明:1.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,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餐饮界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餐饮界www.canyinj.com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;3.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仅供用户免费查阅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,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、延误、不准确、错误和遗漏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处理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






媒体矩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