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业做大,副牌做小,海底捞们集体开启“第二战场”头条
当海底捞卖起汉堡、墨茉点心局做鲜奶米蛋糕专门店、茉酸奶打起副牌……这些餐饮巨头,为何不约而同瞄准“小”生意?
去年,海底捞聚焦餐饮细分品类先后推出小嗨爱炸、喵堂主麻辣烤鱼、从前印象砂锅菜等多个品牌;今年,从试水烘焙品牌“SHUA BAKERY”到开设“举高高自助小火锅”,再到将小嗨爱炸升级为“小嗨爱炸hiburger”……海底捞一头扎进在小生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。
▲图源:网络
而这并非孤例。放眼行业,西贝曾开了一家叫“小牛焖饭与拌面”的店,茉酸奶推出子品牌“GOOOLDEN”只做“高端酸奶碗”,中式烘焙品牌墨茉点心局做鲜奶米蛋糕专门店取名“软虎虎”……这场由巨头主导的“小型化”试验,愈演愈烈!
01、当巨头不再迷恋“大”
曾几何时,规模是餐饮行业最引以为傲的护城河——大店面、大菜单、大投入。而今,这道护城河正在被更灵活、更精准的“小”模式所渗透。
日前,有网友爆料,“小嗨爱炸hiburger”即将在12月开业。这是海底捞副牌“小嗨爱炸·拌酱炸鸡”的升级版。对汉堡这个品类,小嗨爱炸已觊觎多时。
▲图源:大众点评
从今年1月起,小嗨爱炸就已陆续推出多款汉堡产品,定价在28-39.9元之间。大众点评显示,太原、武汉等地的门店早已开始试水汉堡品类,为全新专门店的亮相做足铺垫。
▲图源:大众点评武汉、太原两地小嗨爱炸门店推荐菜均有汉堡
几乎在同一时期,西贝也在继续它的“小店实验”。主打牛肉焖饭的“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”,一度在北京三里屯、望京、西单等多个核心商圈快速铺开,以精简的菜单、小巧的店面试图打开快餐市场。
▲图源:网络
但好景不长,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品牌,如今在大众点评上仅剩的望京店也已显示“暂停营业”。评论区里,既有食客对味道的怀念,也不乏“人均四五十的焖饭也不能天天吃”的理性反馈。
▲图源:大众点评
细分领域的探索同样喜忧参半。茉酸奶创始人去年低调打造的“GOOOLDEN”高端酸奶碗专门店,开业初期曾引发排队热潮,但如今在大众点评上已难觅踪迹,其官方社交账号也停更多时。
▲图源:网络
相比之下,墨茉点心局在去年开出的“软虎虎·鲜奶米蛋糕”则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。这个专注于鲜奶米蛋糕的子品牌在长沙已拓展至8家门店,大众点评上一水的五星好评。
▲图源:大众点评
在"做小"这条赛道上,巨头们的试错结果已然分化:有的黯然离场,有的却跑出了规模与声量。但无论如何,这场“小型化”实验远未结束,反而正以更密集的节奏加速推进。
02、“小”的三种解法
做“小生意”这条道路上,虽然各品牌选择的品类赛道不尽相同,但翻开它们的经营“剧本”,却能看到高度相似的底层逻辑。
1、物理减负:面积小了,效率高了
走进举高高自助小火锅,会发现这里与传统海底捞形成了鲜明对比。200平米左右的紧凑空间、半自助的取餐模式、59.9元的价格定位……这里没有甩面表演、没有美甲服务,却将翻台率做到了极致。武汉首店创下最高11轮的翻台率、西安西北首店创造了排队4000+桌的盛况。公开信息显示,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落地50余家门店,覆盖9个省份。
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身上。尽管这个品牌发展一波三折,但其门店模型依然值得玩味。30平米左右的店面,聚焦焖饭、拌面的核心品类,将单店启动成本压缩到了传统大店的零头。
这种“轻装上阵”的开店思路正在被广泛采纳。相较于大店大投资,这些小店模型的优势显而易见,其不仅前期投入更可控,即使尝试失败也不至于伤筋动骨,同时,“小而美”本身自带的易标准化属性,也让其具备了快速复制的潜力。
2、产品聚焦:产品少了,心智强了
翻阅“软虎虎鲜奶米蛋糕”的大众点评页面,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几乎每条评论都在谈论同一款产品——招牌鲜奶米蛋糕。“软fufu的口感”、“28元6个性价比绝了”……当所有口碑都聚焦于一个爆款,消费者的选择就变得异常简单:“来这家,就点这个”。
▲图源:大众点评
相比之下,茉酸奶旗下的“GOOOLDEN”则展现了另一种可能。这个专注于高端酸奶碗的品牌,选择舍弃传统酸奶饮品的丰富菜单,试图在细分赛道开辟新天地。可惜的是,在当下这个超级性价比的时代,无论是人均四五十的焖饭,还是定价更高的酸奶碗,都面临着不小的市场挑战。
不过,这种“做减法”的思路依然值得关注。当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单无从下手时,一个足够锋利的“尖刀产品”,或许真的能帮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。
3、品牌松绑:身段软了,距离近了
除了看得见的“小”,还有一种更巧妙的“小”藏在品牌形象里。一个轻松好记的名字,一个具有冲击力的年轻化场景,会让消费者先于产品记住店面。
“小嗨爱炸”的店面,明黄色的主色调、活泼的视觉设计,让它在商场里格外显眼。比起母品牌海底捞的服务专业感,它无论是名字还是场景,均像一个可以一起玩耍的年轻朋友。在小红书上,不少年轻人被它的颜值吸引,自发拍照打卡。
▲图源:大众点评
“软虎虎”也深谙此道。自带萌感的名字,与墨茉点心局的国风气质形成鲜明对比。从品牌命名到门店细节,它都在传递一个信号:我不是那个你熟悉的大牌,而是一个专注做好一块鲜奶米蛋糕的新朋友。
这种刻意营造的“陌生感”,让新品牌能够以更平等的姿态与年轻人对话。当消费者不再带着对母品牌的固有期待进店,反而更容易被产品本身的魅力打动。
从压缩门店面积的“物理减负”,到聚焦单一品类的“产品减法”,再到打造年轻化形象的“品牌松绑”,这些尝试都在指向同一个方向——用更轻巧的姿态,去试探市场的可能性。虽然这些“小生意”的未来尚不明朗,有的高歌猛进,有的黯然退场,但巨头的集体转向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:在餐饮行业的下半场,“大”不再是唯一的成功密码,“小”里或许藏着更大的机会。
03、“小”副牌背后的“大”棋局
巨头们不约而同做起小生意,一方面是小生意里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,一方面是以更低的成本试错,以求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构建更稳固的竞争壁垒。
在主战场外,开辟新战区
对海底捞而言,“小嗨爱炸”是其跳出火锅这个舒适圈的战略尝试。当消费者对海底捞的认知已经固化为“火锅专家”时,强行拓展火锅品类边际效应有限,不如另起炉灶,用一个全新的身份去开拓新市场。
这种多线作战的思路正在成为行业共识。蜜雪冰城在成功孵化幸运咖之后,近期又通过收购鲜啤福鹿家股权进军精酿啤酒赛道。从茶饮到咖啡再到啤酒,蜜雪冰城正在构建一个覆盖多元消费场景的品牌矩阵,用全新的形象切入新的消费场景。
从单一帝国,到品牌生态
仔细观察这些巨头的动作,他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个“超级品牌”,而是在构建一个“品牌舰队”。
海底捞在持续推进“红石榴计划”,通过内部孵化、收购等方式,在短短一年内就推出了包括“举高高自助小火锅”、“SHUA BAKERY”烘焙、“小嗨爱炸”汉堡等多个子品牌。这种多点布局的打法,通过分散落子提高整体胜算。
▲图源:“餐饮界”不完全整理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子品牌之间正在形成战略协同。以蜜雪冰城为例,其旗下的幸运咖与主品牌在供应链、渠道、运营等方面实现了深度共享。这种“前端差异化、后端一体化”的模式,让品牌舰队既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,又能保持成本优势。
小成本试错,大未来押注
巨头们偏爱小生意的另一个关键原因——可控的试错成本。
当开一家举高高自助小火锅的投入远低于海底捞标准店;当“软虎虎”精简的产品类型决定了其更轻量的门店运营成本,这种轻量化模式,让巨头们能够用更小的代价测试市场水温。
纵观这些“小”副牌,无论是海底捞的“举高高”,还是墨茉点心局的“软虎虎”,相当一部分是在母品牌的舒适区内进行着创新尝试。它们既背靠成熟的供应链与管理体系,又因“船小好调头”而保持着决策灵活性与试错低成本。这种“小步快跑、快速试错”的打法,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明智——既守住了主业的基本盘,又不失探索新机会的锐气。
小店型、小品类、小投资,巨头们通过“物理减负”降低试错成本,通过“产品聚焦”强化消费心智,通过“品牌松绑”贴近年轻客群,本质上都是在探索第二增长曲线。
这场“小型化”运动并非盲目跟风,而是建立在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标准化运营能力之上的战略布局。从海底捞的“红石榴计划”到蜜雪冰城的品牌矩阵,我们看到的是餐饮企业从“经营品牌”向“经营生态”的升级。
即便有些副牌会黯然离场,但这场集体转向的价值已然显现。它告诉我们,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守正与出奇并不冲突。未来,那些既能坚守核心,又敢于打破边界的品牌将收获更多可能性。
免责声明:1.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,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餐饮界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餐饮界www.canyinj.com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;3.投稿请加小编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仅供用户免费查阅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,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、延误、不准确、错误和遗漏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处理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






媒体矩阵